继南美白对虾养殖后,罗氏沼虾已成为目前养虾户所选择的“新宠”品种。自1976年中国农科院从日本引进罗氏沼虾后,这一长臂大头,壮实多肉,营养丰富的“淡水虾王”便在中国落地生根。历经49年的沉浮及崛起,目前全国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在60万亩左右,主要市场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养殖模式最重要的包含以广东高要为代表的轮叶黑藻+温棚模式,以江苏高邮和浙江嘉兴为代表的温棚标粗+大塘养成模式或全程温棚模式。

而随着目前市面上蟹塘套养、稻虾共生轮作、南美白对虾混养、帆布池养殖等多种新模式的推广与发展,罗虾这股凤还吹到了陕西、西藏、新疆等地,全国各地基本都有罗氏沼虾养殖主体。凭借着技术不断突破、良种意识日渐形成,我国罗氏沼虾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契机,目前全国罗氏沼虾产业年产值超200亿元,未来更有望成为超500亿元的大产业。
养殖寒冬下,这条虾到底有多少潜力?能否让产业看到赚钱的新希望?种种疑惑也让水产人们发出了新的产业之问与好奇。
今年年初,有业内消息指出,受极端天气与市场行情影响,珠三角地区冬棚亏损面达70%以上,棚尾虾更是受洪水和病害双重打击,亏损面达90%。这让许多南美白对虾养户对白虾品种失去信心。据不完全统计,珠三角地区有超40%白对虾养殖户转养其它品种,近90%养殖户在亏本线上徘徊,原本主流的南美白对虾正面临一波弃养潮。

事实上,很多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转养的正是罗氏沼虾,据益盟养殖场、益盟水产检测服务中心老板李鸿基介绍,在今年3月份,许多罗氏沼虾苗场外就排满了等苗的养殖户,而南美白对虾苗场外却是门可罗雀,偶尔出苗也是出大苗。
如果养殖户养虾经验充足,是能很快上手转养好罗虾的。一方面,罗氏沼虾的养殖成本相比来说较低,准备充足的冬棚虾养到10-15头/斤规格的成本区间仅在15-20元,这使养殖户们能轻松的获得可观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罗氏沼虾的价格也足够稳定可观。受地区习惯影响,广东上市的罗氏沼虾规格普遍大于江浙地区,所以价格也整体比江浙地区要高。像今年2-3月份广东肇庆可以卖到60多元一斤,养殖利润超40元/斤。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珠海地区高峰期时也超过了45元/斤。稳定的价格和利润空间,让罗氏沼虾成为近年来出塘价格、盈利能力相对较好的水产品种之一。在这种令人兴奋的市场需求和养殖效益推动下,罗氏沼虾的养殖规模也水涨船高,逐步扩大,饲料需求也在节节升高。
据初步了解,全国罗氏沼虾饲料需求量在30万吨左右。目前,国内生产罗氏沼虾配合饲料的品牌,大多分布在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中浙江省内生产罗氏沼虾饲料的厂家就有近20家,如浙江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湖州金盛饲料有限公司、浙江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浙江恒兴饲料实业、浙江澳华饲料有限公司、浙江明辉饲料公司、浙江联兴饲料公司等;广东地区则有广东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广东重器饲料有限公司、清远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阳江海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门海众饲料有限公司等多家饲料企业。各品牌间的饲料品质不同,尤其体现在粗蛋白含量上的差别上。因此,价格也有所差别,每吨在8000-12000元不等。

如果按饲料系数1.2-1.5来折算,则估计2023年罗氏沼虾产量在20-25万吨,预计2024年罗氏沼虾产量将达到35万-40万吨。目前,我国已连续20多年成为全世界罗氏沼虾产业最大国,养殖大多分布在在广东、江苏、浙江三地,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其他省市如安徽、福建、上海、广西的养殖产量则在1000至2000吨左右。这其中,广东的产量占比不低于42%,是生产重地,同时在珠三角的流通量也十分可观,据珠海罗虾流通商吴金汉介绍,像在他这里一天的罗氏沼虾流通量可以上到4万斤,与其体量相当的本地流通商还有多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江苏罗氏沼虾的产量占比在年年在下降,而广东、浙江地区则逐渐增加,养殖重心南移的现象与气温关系很大。“罗氏沼虾作为一种热带品种,对高温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水温低于15℃的条件下,罗氏沼虾基本就停止生长。”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张海琪表示,与江苏和浙江相比,广东的天气特征情况无疑为罗氏沼虾的生长提供了显著优势。

此外,受近两年来南美白对虾市场行情报价波动的影响,白对虾养殖的效益也有所下滑。因此,部分养殖户开始转向罗氏沼虾的养殖。身处南美白对虾养殖重地的广东养殖户在转养罗氏沼虾时,往往具备更成熟的养虾经验,转养适应速度更快,养殖成功率也会更高。同时,广东由于天气特征情况优越,温度适合,能轻松实现两造养殖,而江浙地区露天池则只能养殖一造。因此,广东地区的罗氏沼虾养殖产量要明显高于江浙地区。
对于罗氏沼虾养殖而言,选苗是很重要的环节,选苗不当可能会给养殖带来无尽麻烦。罗氏沼虾虽非中国本土品种,然而随着中国罗氏沼虾育种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创新品系的不断推出,我国已经主导了世界罗氏沼虾产业的发展,成功完成了从无到有,再从落后到领先的蜕变。近年来,通过对罗氏沼虾种质、生长性能与营养品质等指标的综合选育,我国育成了南太湖系列新品种和“数丰1号”“桂优1号”“兴桂1号”等新品系。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就是南太湖系列和数丰1号。

目前罗氏沼虾种业企业大多分布在在浙江湖州市、江苏高邮。有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罗氏沼虾种业企业100余家,年育苗量286亿尾左右;苗种主要来自于浙江省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公司、浙江蓝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江苏数丰水产种业有限公司以及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其他主体相对规模偏小,大多种业主体的年育苗量低于5亿尾。
虽然目前罗氏沼虾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已有突破,但人工育苗技术仍不稳定,在种虾培育、苗种生产等环节存在的技术问题依旧较多,如水质调控技术水平导致成活率参差不齐、分批产苗主要是以生长速度、养殖成活率为目标性状开展选育,在抗寒、耐高亚硝酸盐、耐高盐碱、抗病、抗逆等方面研究较少。近年来,育苗难度不断加大。表现好的大型苗企供苗数量有限,许多养户很难拿到淡水系优质虾苗,一些小型苗场供苗质量不稳定,优质种苗已成制约罗氏沼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目前罗氏沼虾苗售价区间为每万尾400-700元,其中江浙地区价格偏低,而广东地区偏高,这是由于距离原因产生的各项高昂成本所致,光是在运费进池成本这里就比江浙贵了100多元。在投苗密度上,珠三角苗种经销商杨健强介绍,按往常数据分析来看,冬棚时珠海罗氏虾放苗密度在4到5万尾,中山4万尾上下,肇庆2到3万尾。没有过冬时,珠海在3到4万尾,中山在2.5到3.5万尾,肇庆为1.5到2.5万尾。而受养殖规格不一样影响,江浙一带由于养规格小的虾为主,放养的密度就会高于珠三角。
就养殖水平而言,各地水平也有所差异。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珠三角地区,珠海斗门区莲洲镇当地罗氏沼虾养殖周期一般为4到5个月,亩产一般为800到1300斤,最高可达到1800斤左右,2000斤以上也有存在,这样下来一般年亩利润有1到2万元,最高时可达6到7万元。

在江门周边,罗氏沼虾养殖平均能达到800-1000斤左右,亩产大约1500斤左右就算是高产水平。可观的养殖成效也带动了本地塘租水平,据了解,目前珠海横山地区塘租价格不菲,要3000-4000多元/亩,小林地区则在2000-3000多元/亩。
随着各地本土化养殖规模的愈发形成,相信各地的罗氏沼虾新质生产力也将诞生,促进新兴起的产业的竞相发展,为未来产业的孕育孵化打造重要增长极,全国罗氏沼虾产业也将迎来换道跑、加速跑。罗氏沼虾的潜力,值得水产人的期待。

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广东卫视、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财经、南方杂志、农民日报、南方+、南方网、羊城晚报、珠江经济台、珠江商报等
约500人,包括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养殖投入品企业、流通加工、餐饮企业、经销商、养殖大户等。
深入广东、江苏、浙江等罗氏沼虾产区以及重要消费城市,对罗氏沼虾养殖投入品、养殖模式、流通、消费等所有的环节进行深调研,形成中国罗氏沼虾产业白皮书。
一线走访,考察优质苗企种源,虾苗产销过程,塘头追踪养殖效果,探寻罗氏沼虾苗口碑品牌。
为成功者加油,为奋斗者加冕,评选出中国罗氏沼虾高端饲料、苗种、动保品牌企业;中国罗氏沼虾产业杰出贡献人物;年度潜力罗虾新产品等。
组建国内水产病害专家团,为罗氏沼虾病害防治问题提供指导性意见,助力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联动产、政、学、研、媒等多方资源和社会力量,成立中国罗氏沼虾产业绿色发展联盟,建立罗氏沼虾信息化平台,汇集多方资源全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组委会接受关心支持罗氏沼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企业为本次大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形式的会议赞助,包括战略合作单位、联合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抽奖赞助、会议用水赞助、会议资料袋冠名等,组委会将尽最大可能为参会公司可以提供宣传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详细情况请咨询大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