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媒创氪快讯】“不忘初心担使命,青春奋进正当时。”2025年7月,为助力北疆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益,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乌鲁木齐、奎屯、昌吉州多地养牛场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北疆养殖一线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广家畜分群养殖的理念。

一直以来,疫病防控在畜牧养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畜牧业是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牲畜的健康情况更是与牧民的生活品质紧密相连。然而,由于新疆地域广阔,气候多变,加之牧民的文化水平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疫病防控工作长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据企媒创氪获悉,本次实践,团队结合专业优势,针对以上问题系统调研了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及现存技术瓶颈,重点宣传推广“家畜分群养殖”的科学理念。通过详细阐释根据家畜年龄、健康情况、生长阶段进行精细化分群的操作规范,着重说明该技术在降低疫病传播风险、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提升养殖综合效益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保障,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科学抓手。在乌鲁木齐、奎屯、昌吉州等北疆城市,团队充分的发挥专业特长进行宣传,累计覆盖超200户养殖户,有效提升了当地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意识。
在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认真听取牧民分享的传统养殖经验,耐心解答关于分群标准、管理成本等方面的困惑,深刻认识到中小型养殖场对科学养殖知识的迫切需求。“原以为基础养殖知识已广泛普及,实地走访后才发现,不少养牛户仍依赖经验养殖,对精细化管理技术知之甚少。”实践团成员的这一感悟,更坚定了团队推广科学技术的决心。
7月份的新疆,骄阳似火,暑气灼人。小组成员克服闷热天气的影响,身着实验服、手持专业采集工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每一份样本的采集、封装与标记,详细记录样本来源、采集时间、牛群基础信息等关键数据,为后续实验室检测分析积累第一手资料。“虽然体力消耗很大,但想到这些样本能为养殖场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所有辛苦都化作了动力。”实践团成员的话语道出了团队的共同心声。


同时,面对三个地区分散的200余家中小型牧场,团队还将牛群动态分群、疫病预防的知识进行凝练,编印成图文并茂的《家畜分群养护宣传手册》,下乡过程中向养殖户发放累计共500册,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据企媒创氪获悉,为配合分群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团队将采集的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检测与分析,获取了详实的检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团队结合三地养殖环境差异、牛群品种特性等真实的情况,对检验测试的数据进行深度剖析、总结规律,汇总为《新疆三地牛群口蹄疫检测与疫病防控分析报告》。这份报告不仅为当地畜牧业的防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针对性建议,更积累了宝贵的原始数据,为后续开展口蹄疫快速检测技术探讨研究奠定了基础,让短期的实践成果延伸出了更长远的科研价值。

让干货“下乡”,让服务“上门”,将所需所盼送到田间地头。乡村振兴既需要仰望星空的智慧来规划方向,更需要青年力量俯身大地的温度去践行担当。未来,学子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扎实行动为牧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让科学养殖的种子在北疆大地生根发芽。(吴鹏 史家璇 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