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来源较为广泛,养殖成本较低,并且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各类喜吃的水草、陆生禾本科草类和精饲料。因为草鱼吃草,所以通用名为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草棒、鲩、油鲩、草鲩、白鲩、草根、混子等。草鱼与青鱼、鳙鱼、鲢鱼、鲤鱼、鲫鱼合并称为我国六大淡水鱼类,其中草、鲢、鳙、青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
草鱼头部扁平,两眼间隔较大,口呈弧形,口下位,下颌较短,上颌略长于下颌,嘴巴较宽并且向前突出,嘴唇肥厚,无须。体躯为圆筒形,腹部浑圆,体型棒形,所以俗名为草棒。体表鳞片圆而大,体侧整齐排列着闪亮的菱形鳞片。体色多为茶黄色,鳞片边缘为灰黑色,背部为青绿色,腹部为灰白色。鳞片与鲤鱼、鲢鱼相比,草鱼的鳞片大而圆,每一鳞片都有黑色边缘,侧线比较平直。鳍条的腹鳍、胸鳍为橙黄色,尾鳍和背鳍为灰色,且背鳍相对较短。尾部侧扁,尾鳍分叉比较深。咽部生有2行咽喉齿,呈梳齿状,大多数都用在切割草类。
草鱼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处于一直在变化的状态,通常从水花鱼苗生长到苗种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配合饲料中适宜应含有30%~36%的蛋白质,赖氨酸需求量为1.4%-2.0%;而从苗种生长到成鱼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食性开始转变为草食性,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随之逐渐的降低。控制在22%~28%,赖氨酸需求量为0.8%-1.4%即可。因草鱼属素食性鱼类,蛋白质过高特别会造成肝胆及脂肪发病,须特别注意。
为了确保饲料富含全面的营养,通常要求除一定的粗蛋白外,草鱼料应含有40%碳水化合物、8%纤维素以及4%以下的粗脂肪等。投喂的青饲料要确保鲜嫩新鲜,便于草鱼能够顺利消化吸收,低温时节即冬春季节可以以黑麦草为主,高温时节即夏秋季节可以以象草为主。
草鱼具有很强的活动力,在池塘养殖的条件下,草鱼主要在水的中层栖息,生性活泼,行动迅速,游动很快。但因草料一般投在见光的水体上层或者表层,因此它必须到水的上层活动时才能够吃食,加上个头大,很易于我们观察其生长状态。草鱼主要的自然食料是高等水生植物,比如风眼莲、空心菜、马来眼子草、金鱼藻、轮叶黑藻、飘莎、浮薸(浮萍)等,人工养殖时喜欢吃黑麦草、苏丹草、象草和蔬菜叶子等陆生植物。草鱼一般很喜欢吃食平行脉草,网状团叶草料不大喜欢吃。
草鱼的食量很大,日食量最大能达到其体重的60%~70%,但又因草鱼没有胃,属无胃鱼类,摄食的饲料主要是通过肝脏、胰脏和肠道分泌的消化酶来消化,因无法产生消化纤维素的酶,使其对草类具有很低的消化率,可以边吃边屙,因此易引起排粪量非常大,易使水体富营养化(肥水)。所以,主养草鱼的水域必须套养滤食性鱼类为宜,比如白鲢、鲴鱼、淡水鳕鱼等,否则水会很肥,次生问题会有很多,比如蓝藻暴发、水质恶化等。
草鱼的肠道是其体长的3倍,草鱼一般选择在肠道排空前开始摄食饲料,并且在饥饿的状态下采食量开始增加,但是,如果饥饿的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食欲,影响草鱼的生长。在水花鱼苗阶段,草鱼苗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如摇蚊幼虫、枝角类和藻类等,也摄食投喂的商品饲料,比如生豆浆、熟蛋黄水、面粉水料等。苗种阶段的最佳食料是池塘中的浮薸和人工饲料,之后才会从采食嫩草细叶逐渐改成较大植物性食物的成鱼阶段。
草鱼在自然界中喜生活在清澈的水域中,在人工养殖时不适于肥水宜偏瘦水体。草鱼对水温的适应性比较强,在0.5~38℃水中都能生存,适宜水温为20~32℃,最适合的水温是27~30℃,在27~30℃的时候摄食量最大,水温低于20℃时摄食量降低,低于5℃则停止摄食,水温低于0.5℃(冻死)或高于40℃(中暑)便开始死亡。草鱼对低氧具有一定的适应力。水中溶氧量5毫克/升时可正常生长发育,溶氧量1.6毫克/升时呼吸受抑制。
草鱼在一天之中,上午食量比下午小,黄昏后吃食量最大。吃颗粒饲料的草鱼,在开始投喂时鱼儿抢食十分强烈,30-40分钟后摄食减慢,1小时后喂料和摄食量极少,表明摄食基本结束。
草鱼摄食大约2小时后开始排粪,因此,第二餐喂食须在头餐后3小时后投喂较为妥当,否则,因草鱼贪食可以边吃边排泄,边排泄又边吃,餐次间距太短会浪费很多饲料,饵料系数将会增大,直接影响养鱼效益。
在7-9月高温季节,水温22-30℃,这是草鱼代谢旺盛的适宜水温。在这段季节,草鱼在早晨6-7点开始吃食,夜间也喜欢摄食。在精养草鱼时,每日喂3-6次较为合理。春季和秋末水温偏低,大约在15-22℃,每天投喂饲料两次,上午9-11时、下午3-5时各喂一次较为合理。这种水温条件下草鱼大多夜间不吃食,原因是夜间不吃食与水温下降有关。
草鱼摄食量与水中溶氧量的关系。溶氧量小于3毫克/升时,草鱼停食任何饲料;3-4毫克/升时吃食量明显减少,大约为正常食量的一半;5-8毫克/升时吃食量都处于正常状态,无多大差别。
草鱼不具有真正牙齿和咀嚼功能,摄取到饲料后不能磨碎和搅拌,而是直接吞食进入食道。如果饲料粒径过长,草鱼一般会将其吐出然后再吃取长径适宜的饲料,或是将其切断后再摄食吞咽,这无疑增加了鱼体摄食过程的能耗和难度,因此,投喂的颗粒饲料的长径不能过长。
草鱼由水花苗转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苗种及其以上规格时,摄食饲料的颗粒大小主要由其口裂决定。据有人实测口径数据,草鱼适宜的饲料颗粒直径为其口径的1/4,颗粒适宜的长度与直径比为1.5-3:1,膨化饲料颗粒长度与直径适宜比为1:1。同时,饲料颗粒要求规格整齐、光洁度好、软硬度和耐水性适中的产品。对于水花鱼苗和苗种而言,要选择粉碎细度高、经后熟化、腥香味浓的产品。
草鱼因是无胃鱼类,膨化饲料和后熟化颗粒饲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影响草鱼对饲料消化利用的因素主要有饲料颗粒的粘结度、饲料的粉碎细度等。草鱼对饲料会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不能频繁的更换饲料,否则会影响草鱼的摄食水平和肠道健康。
草鱼属于生长快的大型经济鱼类,在自然条件下草鱼个体的最大重量能达到100斤以上。以2—3龄生长最快,通常人工饲养两年的体重就能达到6~10斤。所以,草鱼养殖周期为2年最合算。另外,草鱼在1—3龄时的雌雄个体、生长速度相似,但在4龄性成熟后,雌鱼生长速度快于雄鱼。
在4龄已达性成熟后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很多地方投放特大斤两苗种三五斤(本来是成品鱼了,养殖脆鱼、瘦身鱼尚可)的再养殖,已跨入3龄鱼后长势已经放缓,草鱼养得过大效益不一定好。
苗种合理搭配的混养不仅是增产的决定因素,也是提高效益的主要方式。但也并不是放养密度越高越好的,放养密度也有一个合适的值。草鱼采取主养时,往往因排粪量多会导致水质肥度过大,为此必须在池塘中混养比如鲢鱼等滤食性鱼类,才能够净化水质,彼此互惠互利。
在条件相对良好的条件下,主养草鱼的池塘,草鱼投放量应掌握在总投放量的60-70%左右,一般条件下每亩投放500-1000尾,搭配鲢鱼200-300尾,鳙鱼50-100尾,鲤鱼80-100尾或鲫鱼200-300尾,还可适当搭配其它鱼类。
草鱼饲养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饲料的投放管理,因草鱼贪食,只要环境适宜其食欲基本无节制,水温高的夏秋季节是草鱼生长高峰期也是食量最大的时节,因此在高温时节特别要注意限制草鱼的食欲。尽量只喂食达到七至八成饱即可,大群吃食鱼散去为宜,如果经常过饱或过饥或暴饮暴食易发生肠炎病。
池塘精养草鱼,采用以配合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的方式为最好模式。配合饲料既可以是硬颗粒料,也可以是浮性膨化料,以浮性料为宜。投喂颗粒饲料最好采用投饵机,使饲料撒落均匀,分布面广,避免因池鱼集中抢食,使规格小、体质弱的鱼吃不到或吃不饱,使用膨化料能减轻这种不利情况。青饲料投喂要求草质鲜嫩,不腐烂不发酵。
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体质量情况灵活掌握。草鱼在上半夜喜食草类食物及饲料,半夜后至凌晨草鱼一般停止摄食, 可能与溶氧量有关。在夏季高温季节,应最好还是不要草鱼吃夜草,以免夜间能量消化而加剧耗氧和缺氧。
主养草鱼的水质控制十分重要,勤开增氧机,有条件的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增加水体活力,增加溶氧,能刺激草鱼的快速生长。水体透明度最好保持在25- 30厘米,瘦水为宜。
草鱼肯长是优点,但自身病害较多是其弱项。养殖草鱼的防病工作以预防为主,某些病种能够使用注射疫苗的办法来防控鱼病的发生。草鱼容易生病的问题大多是营养过高、水质恶化、季节性细菌和寄生虫的暴发等。特别是精养池塘更易爆发流行病,很常见的病害有:肠炎、赤皮病、出血病、烂鳃病、败血症、肝胆病等。通常这些病都不是一个单一发生,一种病害发生通常都伴随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在草鱼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温度比较高的夏秋两季为发病季节。
在以投喂精料为主的养殖过程中,尽量每天投喂青饲料1次或者每隔一段时间投喂青饲料1次,以满足草鱼的吃草天性,并可避免肝胆病的发生。另据有人经验:采取每7-10天适当停料1天,能减轻鱼类肝胆的负荷,降低肝胆病的风险。
在5-9月份,每月最好采取消毒和杀虫各1次,常用药物及其用量:漂白粉1克/立方米,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0.7克/立方米,敌百虫0.5-1克/立方米,生石灰20-40斤/立方米,等等相关灭菌杀虫渔药,以上各类药物交替使用,效果较好。同时能每月投喂药饵进行保健,每月拌料投喂1-2次,每次投喂2-3天。经采取上述预防性措施后,在一般的情况下(比如溶氧充足、水质正常等等)基本可保全年无病发生。